2021化妝品新規專研會舉行,專家大咖共同把脈行業風向
6月19日,“新規則、新機遇、新挑戰”——2021化妝品新規專研會暨皮膚健康教育計劃簽約儀式在西安舉行,并同步開啟線上直播。本次會議是與2021中華醫學會第27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簡稱:CSD)同期舉辦,會上優麥醫生APP攜手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與及大咖,共同把脈行業風向。
今年5月《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下簡稱《規范》)正式落地,皮膚健康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與升級。優麥醫生借此時機聯合多方召開《2021化妝品新規專研會》,對解讀行業新規、推進行業標準確立具有深遠意義。
皮膚健康行業的風向標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李航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利教授分別發表了致辭。原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皮膚病醫院劉瑋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賴維教授分別就業內關心的熱點,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分享了新規之下如何突破、創新與融合。
作為皮膚健康產業中大眾認知度最高的一環,化妝品行業對于消費者皮膚健康意識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在《規范》之下,梳理出當下化妝品功效宣稱的方法,是燃眉之急。劉瑋教授表示,解決目前化妝品功效評價面臨的試驗方法繁雜、功效宣稱界限不清等問題,需要搭建行業公共平臺,制定行業標準,同時規范市場宣傳及功效管理、推動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
新規反映的是后疫情時代人們護膚習慣和觀念的變革。隨著精準高效護膚觀念的興起,產品功效必須建立在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基礎上。李利教授認為,隨著《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和配套法規的出臺,皮膚科與化妝品的聯系越發緊密,皮膚科可以憑借自身人才優勢和研發實力,在化妝品的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監測等方面做出更多貢獻。賴維教授認為,對傳統藥企來說,目前也許正是推出“功效性護膚品”最好的市場和政策機會。藥企要充分利用自身與醫務界的歷史淵源和良好關系,助力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營銷。
《如何把握化妝品新規下企業和皮膚科醫生的機遇》圓桌論壇
專業合作,共話行業未來
《規范》的出臺,是政府層面對行業的肅清,為敦促行業的正向發展。而優麥醫生作為皮膚科醫生專屬的學習協作平臺,牽頭發起的2021化妝品新規專研會,則為行業撥云見日,攜手多方共創未來行業標準,從而推動中國人群皮膚健康意識。
為此優麥醫生攜手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快手健康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并發布“皮膚健康教育計劃”,以專業姿態做好皮膚科普。
優麥科技創始人、CEO常江表示,“‘皮膚健康教育計劃’以是優麥科普的重要一環,也是推動專業科普走向廣泛受眾的關鍵一步,最終為促進中國人群皮膚健康發展做出切實貢獻,助力實現‘健康中國 2030’。”
此次大會,優麥醫生聯合各方對政策的解讀,一方面有利于政策穩健落地,另一方面也具有更多的風向標意義,助力護膚品行業發現新規則下皮膚健康產業的新挑戰和新機遇,為行業梳理出一條未來發展的主線。未來在多方努力下,將攜手共創行業規范,促進中國皮膚健康行業發展更科學、健康、自律。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彭朔)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