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618”期間共收集“消費維權”負面信息57.6萬條
6月2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消協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6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顯示,監測期內共收集“消費維權”負面信息576804條,僅占“消費維權”信息總量的3.57%,同比顯著下降。
從消費輿論場的“吐槽”數據來看,今年“618”的熱度貢獻值卻相對較低:“史上最低調”“似無存在感”等成為網民“618印象畫像”的“關鍵詞”“高頻語”。
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16179110條,日均信息量81萬余條。監測期間,“消費維權”信息呈曲線波動走勢,6月1日和17日信息量超過100萬條,6月1日最多,為1157107條。
監測期內,通過輿情監測系統共監測到“吐槽類” “消費維權”信息576804條,占“消費維權”信息總量的3.57%。
監測發現,與聚焦新消費、激活新動能、著力新品牌的網絡大促新變化、新態勢截然不同,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的消費負面信息卻集中表現在了產品質量、假冒偽劣、營銷短信騷擾、快遞和外賣配送等傳統“槽點”上。
其中,個別網紅冰淇淋因虛假宣傳和價格爭議引發的輿情雖具某種偶發性,但圍觀熱度高、持續周期長、話題爆點多。
中消協給出案例:平臺主播帶假貨 產品質量藏隱憂。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產品質量”類負面信息89984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其中6月7日和6月17日出現兩個階段峰值。
輿情峰值的出現主要聚焦在兩個話題上:
6月7日,江西消費者購買的七度空間衛生巾內發現針頭,引起媒體關注,輿情信息量較大;6月17日輿情信息峰值主要與平臺主播“驢嫂”夫婦被指售賣的手機涉嫌為假貨事件有關,網友關注度較高。
又如,監測期內,共收集與鐘薛高相關負面信息38439條。6月15日—6月19日期間,鐘薛高相關負面信息輿情集中出現。負面信息在6月17日達到峰值。
鐘薛高2019年3月網頁宣傳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系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處罰引發輿情討論,網紅雪糕產品品質是否配得上這么高的價格是網友熱議的問題。據媒體報道,鐘薛高廣告宣傳的原材料“天然、健康和稀有”也曾被官方“打臉”。鐘薛高2019年3月起,在天貓網上銷售的一款輕牛乳冰激凌產品網頁宣傳“不加一滴水、純純牛乳香”。經官方核實,該款冰激凌產品配料表中明確含有飲用水成分,其宣傳內容和實際情況不符,系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此外,中消協指出,監測期內,共收集快遞、外賣配送類負面信息63043條,負面信息在6月2日出現峰值。
消費者吐槽較多的配送類問題主要有:不送貨上門、鄉村取件加收快遞費等問題。監測顯示,鄉村快遞取件加收費用,這種現象并不是個例。外賣配送超時還態度惡劣事件網絡輿情關注度較高。
中消協指出,“618”消費輿情從兩個維度凸顯出了六個變化,可以發現今年“618”期間消費輿情從兩個維度表現出的六個變化值得關注。
第一個維度是已然發生的可喜之變。具體來講,系列監管組合拳擲地有聲引起的風氣之變。無論是七部門聯合下發的《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緊箍”,還是招招重拳、式式鐵腕的反壟斷政策,彰顯了相關監管部門對平臺合規經營的約束決心與凌厲手段,網絡促銷市場風氣之變讓供需兩端都切實感知到春江水暖;平臺與商家“雙破”(破圈、破內卷)理念指導下的內功修煉路徑之變;消費者面對促銷誘惑從“盲目沖動”、吐槽剁手到理性圍觀、審慎出手的消費行為之變。
第二個維度是亟待強化、深化的剔頑瘴、除痼疾的“破局”之變。具體來講,部分電商平臺對集中促銷期間商品質量的把控措施與手段必須不斷改變。假冒偽劣是對商業誠信的嚴重挑戰,也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嚴重侵擾,而對各類銷售主體的甄別把關,既是促銷平臺的形象擔當,更是網絡電商的法定責任;部分電商平臺對讓促銷期間產品與服務從“送出去”到“接過來”的全鏈條、全環節服務品控監督追蹤意識和方式方法必須不斷改變;部分電商平臺對新規則舉棋觀望、見風使舵的投機心理與行為習慣必須改變。
(記者 趙述評 藺雨葳)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