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到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業超萬家
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關聯的“粘合劑”,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就是要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從某種程度上說,科技型企業隊伍越強大,城市的發展就會越有活力和韌勁,人民群眾的生活就會越好。
12月29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青島市《實施“沃土計劃”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
根據《方案》,我市將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實施8項舉措,通過建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和高企上市培育庫等方式,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厚植企業成長“沃土”,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科技領軍企業隊伍,支撐引領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方案》設定目標:爭取到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翻一番,超過10000家;高企數量翻一番,超過8000家;上市高企數量翻一番,超過60家;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從61%提升到6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
借鑒“他山之石”,形成培育科技企業的“青島路徑”
培育科技型企業一直是青島以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引擎”。尤其是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島全力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在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提升科技服務水平等方面加足馬力,不斷強化科技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布局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引領力不斷增強。
來自市科技局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306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今年年底高企總數有望突破5400家,上市高企總數已達36家,科技金融累計助力企業獲得信貸1198億元,市級科技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比重連年增長,今年已經達到81.3%。
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推動了青島科技創新在諸多排行榜中占據優勢地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全球創新指數2021》榜單,青島前進16位,升至全球第53位、全國第10位,連續兩年成為全國進步最快城市;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9次報告》中,青島較上年前進5位、位列中國科技創新競爭力城市第10位。此外,青島還作為全國僅有的3個創新型城市代表,參展了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培育科技型企業創新主體這項根本性、基礎性工作上,青島與“兄弟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例如,截至2020年底,青島共有高企4396家,其中上市28家,而蘇州、杭州、南京的高企分別達9772家、7707家、6507家,上市高企分別達到94家、102家、51家。
差距就是奮進的號角,就是趕超的動力。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赴蘇州、杭州、南京進行了專題學習調研,前往蕭山信息港、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南京秦淮硅巷等11家單位進行了現場觀摩。市科技局局長呂鵬直言,“感受非常深刻”。“三個城市培育科技型企業梯隊的力度都非常大,都堅持市場化、專業化的角度建設科技園區,都大力發展科技金融以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這些做法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呂鵬說。
借鑒“他山之石”,帶著從蘇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學到的培育科技型企業方面的經驗做法,市科技局迅速結合青島實際,研究制定了“沃土計劃”《方案》。
《方案》全方位加大了對科技型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并多措并舉提升創新創業生態、優化科創營商環境,計劃用三年時間厚植企業成長沃土,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科技領軍企業隊伍,推進科技型企業擴量提質,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
最高支持3000萬元,厚植科技企業發展“沃土”
厚植科技企業發展“沃土”,首先要鼓勵以高企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頭部梯隊”提速發展。《方案》提出,要實施高企育苗工程,建立高企培育庫,每年遴選1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培育,引導企業規范研發管理,對有成長性的入庫企業,市、區(市)兩級給予最高10萬元獎補。
支持企業認定高企,組建專家服務團隊,強化前置輔導,幫助企業按高企標準健康發展。對首次通過高企認定的給予15萬元獎補,并按其認定當年可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10%給予最高30萬元獎補;對再次通過認定的給予10萬元獎補。全面落實高企稅收優惠政策,做到應享盡享。
支持高企上市發展,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更多科技型企業。建立高企上市培育庫,遴選100家左右高企入庫培育。對入庫企業按其可加計扣除研發費用較上年度新增部分的20%,每家每年最高給予300萬元獎補;對符合條件的入庫企業給予一次性20萬元科技項目支持,積極推薦其申報國家、省科技項目、人才、平臺、獎勵等。
企業建設研發機構有利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內生動力。目前,我市3984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擁有政府批設研發機構的企業及申請備案建設研發中心的企業共計1770家,占規上工業企業比重僅有44.5%。
因此,《方案》將通過“線下+云上”方式,力爭在三年內,引導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有研發場地、有研發人員、有研發設備、有研發投入、有研發項目、有研發制度(簡稱“六有”)的企業建設線下研發中心,每年遴選不超過300家認定為市技術創新中心,并根據運營績效每年遴選不超過100家,每家給予最高30萬元獎補。支持暫不具備“六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云上研發中心”,打造企業云上研發中心App,引導科技型企業通過線上對接外部創新資源。對注冊使用云上研發中心并實際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根據運營績效每年遴選不超過500家,每家給予最高5萬元獎補。
同時,為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方案》強調根據企業規模、研發投入增量,擇優給予獎補。對納統的規上工業及服務業企業,經核定當年企業研發費用較上年度新增100萬元以上且增量排序居前200位的,按不超過研發經費增加額20%的標準,每家給予最高50萬元獎補。
呂鵬介紹,在建設類型上,結合企業條件成熟度,鼓勵企業分層次設立“企業獨立建設”“產學研合建”“產業鏈共建”“云上研發中心”四類研發機構。按照建設進程,我市力爭到2022年底,全市新建700家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65%以上;到2023年底,新建800家,覆蓋率85%以上;到2024年底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為進一步完善科技企業發展的創新生態,《方案》提出,通過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引導資本支持等方式,不斷提升對科技企業的創業服務。
支持打造各類創新載體。推動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以園區為載體實現科技型企業集聚發展,支持園區企業技術攻關、平臺建設等項目,每個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鼓勵區(市)聚焦重點產業引進培育高水平研發平臺和企業研發機構,市級給予最高3000萬元支持。支持頭部企業或知名科創服務機構建設專業化中試平臺、熟化基地、創業載體,根據項目投入和績效情況擇優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引導孵化器高質量發展,打造標桿孵化器,經認定后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孵化器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打造專業化孵化器,對績效突出的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
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企業創新。籌建市高新科技投資集團,發揮科創母基金和其他各類基金作用,聚焦重點產業助力科技型企業融資發展。開展科技信貸“白名單”企業“首貸”“增貸”業務試點,對發生信貸損失的試點金融機構給予補助。推廣“投(保)貸”等科技金融產品,企業通過投(保)貸聯動業務獲得貸款額度500萬元及以下的,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予以全額貼息;500萬元至1000萬元部分,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予以貼息。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打造10家以上科技支行。
強化創新創業服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創新券”購買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等服務,按實際支付費用最高50%比例予以兌付,每家企業年兌付不超過20萬元。支持技術合同服務點深化產學研對接服務,按上年度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支持企業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對青島賽區獲獎企業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對在青落戶的外地獲獎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
多措并舉之下,《方案》將為青島科技型企業打造一個“陽光雨露”更加充足、成長土壤更加肥沃的生長空間。
確保精準性與實效性,讓政策“出得來”“落得下”
力度再大、設計再全面的政策,也需要切實有效地“落地”才能發揮作用。
為確保政策實施的精準性與實效性,《方案》強調,要發揮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統籌協調作用,強化科技、財政、稅務、工業和信息化、民營經濟、地方金融監管、統計等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政策協同,加強市、區(市)兩級工作聯動與資源匹配,推動科技型企業加快發展。同時,建立工作臺賬,明確進度目標,細化實施路徑,“不看怎么說,只看怎么做”。
科技企業培育政策的落實,當然要運用“科技手段”。據悉,市科技局運用大數據手段,強化精準推送,通過第三方機構精準挖掘了3000多家具有高企潛質的企業,會同稅務部門梳理有研發加計扣除的企業名單,著重抓好高企培育工作的政策落地;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大數據比對、校驗申報高企企業的數據指標,查核企業運營情況,嚴防高企申報造假企業,對相關行為實行“零容忍”。
服務企業還要發揮好專家作用,做好“問診輔導”工作。為此,市科技局將挑選業務素質過硬、精通高企認定規則的專家擔任咨詢專家,變后端“裁判員”為前端“教練員”,走進區(市)、功能區輔導企業,大力提升企業申報高企的成功率,同時進一步壓縮不良中介的生存空間,目前已累計輔導企業超600家。“政策精準、有效地落實到每一家企業身上,需要反復做好細節性工作,久久為功。”呂鵬說。
“沃土計劃”的出臺,在島城科技型企業當中引起了極大關注。不少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紛紛表示,這是青島從“頂層設計”上釋放信號,是對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進一步重視,讓企業發展更有底氣,也更有方向了。
剛上市不久的青島海科泰模具有限公司就是青島上市高企培育庫的“畢業生”。公司信息化主管陳傳龍告訴記者,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公司從來沒有遺漏過青島出臺的各類扶持政策。“不管是‘新政’還是‘老政’,我們都會及時從科技部門那里得到政策的宣講,還會參加各類培訓會,確保能合理享受到相關扶持政策。”陳傳龍說,“在上市之前,我們進入上市高企培育庫,就享受到了包括20萬元科技項目支持等在內的政策紅利,極大提升了上市進程。”
據悉,今年,海科泰的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2000多萬元。日益增長的研發投入背后,也是科技政策為企業解決了不少“后顧之憂”。陳傳龍注意到,在“沃土計劃”中,也有提到對科技型企業進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應享盡享”的內容,這樣的支持無疑將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無論是重視科技型企業的‘精神鼓勵’,還是‘真金白銀’的獎補支持,‘沃土計劃’都把扶持措施制定到了企業的‘剛需’之處,都為科技型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和助推器。”陳傳龍表示。
實際上,“沃土計劃”是青島推動科技型企業發展的諸多“大動作”之一。近年來,我市堅持將企業作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等創新工作的主體,通過持續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等方式,推動人才、項目、平臺、資金等創新要素不斷向企業匯聚。
用好改革這“關鍵一招”,青島構建了更加科學完善的科技計劃體系,建立了更加聚焦市場需求的項目管理機制,形成了利益共享、緊密協同的科研組織模式,提供了更加精準高效的創新服務政策,讓青島更多的科技企業能夠享受到政策的“陽光雨露”,茁壯成長為郁郁蔥蔥的科創“熱帶雨林”。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
- 住建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
- 江蘇發布重大項目清單 增資擴產項目明顯增多
- 山東抓投資抓項目 新興領域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 Gucci在2月將投放 10 個“SuperGucci”NFT
- 美國銀行:美國CBDC將保持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 美股三大指數尾盤集體轉漲
- 光伏發電概念股有哪些?光伏發電概念龍頭股一覽
- The new iPad屏幕對比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