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誠財富:在金融變革中尋求共贏和持續發展
進入2018年以來,金融監管日趨嚴格,資管新規落地,銀保合一政策的出臺,讓金融監管邁入了全新的時代,金融業正在發生著全新的變革。在新的監管體系下,金融業將何去何從,對于人們的投資理財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5月5日,在金誠財富“共啟新時代”十周年品牌發布會暨2018年西湖論金高峰論壇上,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現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給出了他的答案。
在如今快速而深刻變革的金融環境中,首當其沖的當屬金融機構,及時轉換思路,調整發展戰略,當前的重中之重莫過于此。以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金誠財富為例,在其十周年品牌發布會暨2018年西湖論金高峰論壇上,正式推出“共享財富人生”品牌新主張。這意味著金誠財富將拿出更多的利益和投資者分享。不僅限于提供理財產品,金誠財富還將與投資人在共同的追求下,相互信賴、共創事業、分享利益、共擔責任,開啟財富新時代。
金融監管趨嚴有利于優質金融企業創新發展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尋找更頂級的財富管理模式,使得自己手中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已成為他們面臨的最為緊迫的需求。
這是巨大的市場需求,但遺憾的是,能夠提供優質資產管理服務,有作為有能力的企業,從整體發展數量來看還遠遠不夠。同時,金融監管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現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從銀監會、保監會的合并,可以看到監管部門一方面鼓勵金融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則加強監管,打擊金融犯罪。這恰恰給有能力、有作為的金融企業,創造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姚景源以銀行為例,分析了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性。他說,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存款和貸款的利差,而存貸利差都是政府規定的,使得銀行成為“躺著都賺錢”的行業。如果銀行一直靠壟斷賺錢,不是靠市場機制,不是靠市場競爭,這樣中國就沒有銀行家了。
當前的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而轉型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姚景源認為,只有這樣金融才能在市場不斷的完善當中,能夠在政府嚴格的監管當中不斷發展壯大。
創新發展金融服務 實現“共享財富人生”
在金誠財富“共啟新時代”十周年品牌發布會暨2018年西湖論金高峰論壇上,金誠集團董事長、金誠財富創始人韋杰分享了金誠財富發展的新戰略、新理念。
中國的經濟是從“白貓黑貓抓住老鼠才是好貓”這個理念開始,一大批的人通過生產制造產業,擁有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隨后,通過房地產、金融實現了自身資產的保值增值。只有生產制造產業才能真正讓經濟回歸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任何一個財富管理機構,不能只靠金融自傳來完成收益分配的形式發展,它必須得靠實體產業,尤其是制造型產業,才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
回顧金誠財富過去十年,從為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服務,到為特色小鎮建設注入金融動力,金融財富在行業內有了長足發展,并在品牌不斷轉型升級過程中,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價值。
在當前金融監管趨嚴的形式下,金誠財富又創新提出了“共享財富人生”的品牌新主張,通過打造一個更為開放的平臺,讓投資者可以更多的參與到金誠的事業發展中來。韋杰說,在品牌新主張下,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成為金誠財富的戰略合作人,在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下,互相信賴、共創事業、分享利益、共但責任,開啟財富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