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雍軒藝術館最新藝術臻品推薦:德隆徐記蓮花錫盞
錫是古老金屬,錫之為器,自上古而延綿至今。青銅文化,歷來為世人所重,其實所謂“青銅”,乃以銅為基礎的銅錫合金。
經過嚴格的配料、熔化、壓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鏨花、雕刻、嵌銅裝飾等十幾道工序細心制作而成。焊接的溫度要適中,太熱了就會焊出窟窿,太冷了,焊得就不結實。這其中拿捏的適度自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們對錫器,多半既熟悉又陌生,農村把打錫稱為“打蠟”。熟悉,是因為人們大多見過或聽說過錫壺、錫燈盞之類的老家什;陌生,是因為老錫器太普通,沒人為之樹碑立傳,故相識而不相知。
錫器制品古香古色,光澤清亮,晶瑩奪目。在過去,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多用于傳統的婚嫁及生活日用等,以前姑娘結婚一度曾非用全套錫器不可,晚清時更是盛極一時。
口直徑12厘米,蓮花口,素面,底款: 德隆徐記 。造型漂亮,包漿熟舊,刻畫灑脫寫意,刻字流暢飄逸,字畫具佳,文人氣重,應是古代文人或者官宦大戶人家喝茶用的盞托茶托,拿來自己收藏或者送朋友都不錯。(盞托亦稱茶船、茶托 。本名“茶拓子”。為承托茶盞,以防燙手的用具。始于唐代,流行于五代之后。據《唐語林》記載:“茶拓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手,取楪子承之。既啜,杯傾,乃以蠟環楪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環代蠟。寧善之,為制名,遂行于世。其后轉者,更環其底,以為百狀焉。”)
關于錫器,還有一個故事:傳說蘇東坡與諸文士游歷西湖,有歌伎斟酒,不慎將錫壺碰入湖中。蘇東坡便出一對聯“提錫壺,游西湖,錫壺落西湖,惜乎,錫壺。”這千古絕對中的主角便是錫器。
錫是位列金、銀、銅、鐵之后的第五種重要金屬。錫器能在民間廣為流傳有諸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因錫價格便宜,又是一種延展性較好的金屬,最宜塑造,能用來打制各式各樣的生活器具,燒水用的水壺、盛酒用的酒壺、暖被窩用的溫壺等;其二,因錫無毒,化學性質穩定,在常溫下不與空氣反應,用來貯藏干果、茶葉、藥材等可使其色味經久不變,錫制壺具盛酒冬暖夏涼、盛茶則醇厚清冽,它的茶酒姻緣,可謂老天注定。
此件藏品目前已經亮相深圳雍軒藝術館!歡迎感興趣的藏友光臨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