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甘肅興隆山國家級風景區 徐忠書記:解讀“人文興隆山”
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蘭州市東南45公里的榆中縣境內,總面積約3萬公頃,海拔介于1800-3670米之間,境內奇峰疊翠,飛泉流湍,林木蒼郁,風光旖旎,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保護對象為野生動物馬麝和天然原始老云杉林及其生態系統。
興隆山不僅自然風光秀美,且人文景觀薈萃。分為興龍山、棲云山、官灘溝、馬啣山四大景區。著名景點有:云龍橋、成吉思汗文物陳列館、朱德紀念亭、太白泉、張一悟墓、蔣介石行宮、自在窩等五十余處。1988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第二批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3年被國家旅游局、環保部聯合評定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興隆山兩峰聳峙,一水中流,歷史上譽其高峻,稱“棲云山”,其文化底蘊深厚。清康熙年間改為“興隆山”。乾隆年間,又出“龍生云而云從龍”之意,稱東峰為“興龍山”,西峰為“棲云山”,清末又統稱為“興隆山”。
早在西周時,就有人隱居修行。至唐、宋,這里更是殿宇富麗,稱“洞天福地”。清乾隆年間,道教界一代宗師山西曲沃人劉一明(道號悟元子)來興隆山苦修三十余年,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書三十余部,為后人研究醫學、道教歷史留下了珍貴文獻。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與西夏交兵曾屯兵興隆山。清陜甘總督左宗棠、魏光燾,民國時期蔣介石、于右任、張治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陳毅、葉劍英、胡耀邦、趙紫陽等都曾留下足跡。被譽為“隴右名山”。
中國城市旅游研究院院長彭一鳴對話徐忠書記
中國城市旅游研究院彭一鳴院長真誠歡迎興隆山國家級風景區徐忠書記參加“2018首屆中國校園健康飲水工程公益論壇新聞發布會”暨“中國城市《全域旅游》產融發展新模式”推介會,會議期間人民日報社《中國城市報》記者對話了甘肅興隆山國家級風景區書記,由他為我們解讀“人文興隆山”,發展全域旅游,弘揚興隆文化,景區未來將有哪些舉措?興隆山每年都有哪些傳統的文化盛事,用于扶持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興隆山景區未來的旅游產業是如何定位及布局的?
1、發展全域旅游,弘揚興隆文化,景區未來將有哪些舉措?
在今年2月興隆山文化旅游座談會上,圍繞興隆山文化旅游的發展,保留傳統文化、深度挖掘隱形文化和以多種形式打造開發現有文化為中心,與會者提出了未來要將劉一明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蒲家墳古跡、紅色旅游文化、李自成揭竿起義的歷史等文化資源做深、做細、做大,通過再造興隆山石刻、標志性觀景臺、文化長廊、歌曲、戲劇、宣傳片、電影,旅游紀念品、導游等多種載體宣傳,利用現有六月六文化廟會、金秋紅葉旅游節、興隆山朗誦賽等多種節會宣傳,以興隆山秀美的自然風光為依托,尋找興隆山文化靈魂,提升興隆山文化品位。
2、興隆山每年都有哪些傳統的文化盛事,用于扶持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興隆山每年舉辦以紅色旅游文化為主的緬懷革命先烈掃墓活動,通過此愛國教育基地來影響青少年的理想與信念;有征集興隆山四季美景照片的“興隆山攝影大賽”活動,通過攝影家們的鏡頭向世人展示興隆山景色的秀美與壯觀;有弘揚興隆山道教文化為主的“六月六”傳統文化廟會,廟會中將開展朝山誦經、秦腔戲劇演出、旅游商品交易、書法作品交流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周邊民眾參與和傳播興隆山文化;有展示興隆山自然風光為主的“金秋紅葉旅游節”,節會期間舉辦 “廣場舞大賽”、“登山比賽”、“美文朗誦大賽”等系列活動,參與人數較多,場面盛大,吸引更多游人觀興隆美景,賞金秋紅葉,提高興隆山旅游品牌知名度,帶動景區周邊住宿、餐飲、娛樂等項目一體化提升,更好的促進了旅游產業的發展。
另外,興隆山景區每年派專人參加中國旅游日甘肅分會場的旅游宣傳活動、中國•蘭州黃河文化旅游節暨旅游博覽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絲綢之路旅游產品展覽會、蘭州文化旅游“五進”主題宣傳活動、蘭州•和平牡丹文化旅游節暨榆中鄉村休閑旅游等文化旅游節,通過這些宣傳活動向游客推介興隆山景區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道教文化以及著名的人文景觀,并向市民贈送景區門票代金券、旅游畫冊、宣傳資料等,借以宣傳興隆山,同時,我們將緊密聯合中城旅游面向海內外發行《興隆山全域旅游票》來招請海內外游客光臨興隆山旅游。
興隆山全域旅游樣票
3、興隆山景區未來的旅游產業是如何定位及布局的?
要將興隆山現有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用具有代表興隆山文化的歌曲、興隆山文化長廊的修建、興隆山旅游產品的開發、導游的培訓等具體實事整合興隆山文化資源、塑造興隆山文化形象、打造興隆山文化品牌、擴大興隆山多種形勢的文化宣傳,有效的將觀光、生態、文化、休閑、綠色、環保結合起來,發展興隆山文化旅游產業,體現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傳統的越是現代的、越是生態的越是時尚的。